牛马的人的出处:古代文献中的记载

作者:admin 日期:2025-03-31 浏览:14

牛马的人:从古代文献看这个称呼的演变

最近网络上流行起"牛马"这个称呼,用来形容任劳任怨、辛苦工作的人。这个词看似新鲜,其实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,而且含义比现在丰富得多。

最早提到"牛马"的文献可以追溯到《诗经》。《小雅·大东》里就有"尔牛尔马,或寝或讹"的句子,这里的牛马就是字面意思,指代牲畜。但到了战国时期,这个词开始有了比喻义。

战国时期的"牛马"比喻

《荀子·王制》中说:"庶人安政,然后君子安位。传曰:'君者,舟也;庶人者,水也。水则载舟,水则覆舟。'此之谓也。故君人者,欲安,则莫若平政爱民矣;欲荣,则莫若隆礼敬士矣;欲立功名,则莫若尚贤使能矣。是君人者之大节也。三者具而天下归之,三者亡而天下去之。故曰:'以政裕民,以礼敬士,以贤使能,此三者,君子之大节也。'故君子者,爱民而安,好士而荣,两者无一焉而亡。《诗》曰:'济济多士,文王以宁。'此之谓也。"

这段话里虽然没有直接说"牛马",但把百姓比作水,把君主比作舟,已经暗含了百姓如牛马般劳作的意思。到了《韩非子·五蠹》就更直白了:"今之县令,一日身死,子孙累世絜驾,故人重之。是以人之于让也,轻辞古之天子,难去今之县令者,薄厚之实异也。"这里把百姓比作拉车的牛马,形象地描述了底层人民的处境。

汉代的"牛马"意象

到了汉代,"牛马"这个比喻用得更多了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记载:"夫用贫求富,农不如工,工不如商,刺绣文不如倚市门。"这段话描述了当时的社会阶层流动,底层人民就像牛马一样,只能靠体力劳动谋生。

东汉王充的《论衡》里说得更明白:"世谓死人为鬼,有知,能害人。试以物类验之,死人不为鬼,无知,不能害人。"这里用"牛马"来比喻被统治阶级:"民如牛马,故治之如畜。"这种说法虽然残酷,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。

唐宋时期的演变

到了唐宋时期,"牛马"这个词的用法开始多样化。杜甫在《兵车行》中写道:"车辚辚,马萧萧,行人弓箭各在腰。"这里的"马"暗指被征发的民夫,他们就像牛马一样被驱使。

宋代陆游的诗里也有类似表达:"位卑未敢忘忧国,事定犹须待阖棺。"这里的"位卑"就是指像牛马一样劳作的百姓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时期"牛马"开始有了自嘲的意味,不再完全是统治阶级对百姓的蔑称。

明清时期的民间用法

明清小说中,"牛马"这个词频繁出现。《水浒传》里,李逵常说"俺就是个粗人,只会使些牛马力气"。《金瓶梅》中也有"做牛做马"的说法,指任劳任怨地干活。

这个时期最有趣的变化是,"牛马"开始有了亲昵的含义。比如夫妻之间会说"我给你当牛做马",表示愿意为对方付出。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现在,我们还能在方言中听到类似的表达。

现代网络用语的渊源

现在年轻人常说的"打工人""社畜",其实和古代的"牛马"一脉相承。只不过古代是被迫当牛马,现在很多人是自嘲当牛马。这种自嘲背后,既有对现实的不满,也有苦中作乐的幽默。

从《诗经》到微博,从被统治阶级的蔑称到打工人的自嘲,"牛马"这个词穿越三千年,承载了太多中国人的集体记忆。下次再听到有人说"我是牛马",不妨想想这个词背后的历史重量。

仔细想想,我们每个人不都在某些时刻,当过"牛马"吗?只是古人说得很直白,而今天的我们,学会了用幽默来化解罢了。

勾勾巴巴2
广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