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马的人的出处:古代文献中的记载
牛马的人:从古代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
最近网络上流行一个词叫"牛马的人",用来形容那些任劳任怨、吃苦耐劳的人。这个词看似新鲜,其实在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。
最早可以追溯到《庄子·养生主》中:"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无涯。以有涯随无涯,殆已!已而为知者,殆而已矣!为善无近名,为恶无近刑,缘督以为经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养亲,可以尽年。"这段话虽然没直接说"牛马",但描述的正是那种像牛马一样劳碌却得不到回报的人生状态。
汉代文献中的"牛马之劳"
到了汉代,《史记》中多次出现"牛马"的比喻。比如在《货殖列传》里写道:"夫用贫求富,农不如工,工不如商,刺绣文不如倚市门。"这里的"农"就是指像牛马一样辛勤耕作却难以致富的农民。
更直接的记载是在《盐铁论》中:"今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,力耕疾作,而国家之所以赋敛不时,朝令而暮改,使民无所措手足,此所谓牛马之劳也。"这段话生动描绘了农民像牛马一样劳作的场景。
唐宋时期的演变
到了唐代,诗人白居易在《观刈麦》中写道:"田家少闲月,五月人倍忙。夜来南风起,小麦覆陇黄。"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使用"牛马"二字,但描写的正是农民像牛马一样辛苦劳作的景象。
宋代范成大的《四时田园杂兴》更是直接:"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。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。"这里的"耘田"、"绩麻"都是典型的牛马式劳作。
明清时期的固化
明代《农政全书》记载:"农夫终岁勤动,不得休息,犹牛马然。"这可能是最接近现代"牛马的人"说法的古代记载了。
清代《红楼梦》中也有相关描写,比如描写贾府下人的辛苦时写道:"这些人都是牛马般的使唤,没日没夜地干活。"说明到了清代,"牛马"已经成为形容辛苦劳作之人的固定比喻。
现代用语的传承
从这些古代文献可以看出,"牛马的人"这个概念其实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。古人用"牛马"来形容辛苦劳作的人,既是对劳动者辛勤的客观描述,也暗含着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同情。
今天网络用语中的"牛马的人",虽然带有些许自嘲的意味,但本质上还是延续了古代文献中对辛勤劳动者的描述。不同的是,现代人用这个词时,往往还带着对996工作制等现代职场现象的调侃和反思。
从古至今,劳动者的辛苦似乎从未改变,改变的只是描述这种辛苦的语言形式。当我们今天说"打工人"、"社畜"、"牛马的人"时,其实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同样的生存状态。
下一篇:牛马的人的由来:从历史角度解读